在体育世界的聚光灯下,冠军的荣耀往往属于赛场上的运动员,他们的每一次冲刺、每一次射门、每一次挥拍,都能点燃观众的激情,在这些光辉瞬间的背后,总有一些默默无闻的身影,用汗水与坚持编织着胜利的蓝图,我们想讲述的,正是一位平凡却伟大的幕后英雄——他的故事,或许能让我们重新理解“感恩”二字的重量。
2025年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的决赛场上,18岁的短跑新星李明洋以0.01秒的优势夺得了百米金牌,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,他并未立即庆祝,而是径直冲向场边,紧紧拥抱了一位头发花白、身着朴素运动服的中年人,在赛后的采访中,李明洋哽咽着说道:“这一路走来,我想感谢的人太多,但若只能选一个,我想说——想感谢的所有人中,我最感谢你。”
这位被李明洋称为“你”的人,正是他的启蒙教练——张振华,一名在基层体育教育岗位上坚守了二十五年的普通教练,没有国际级头衔,没有闪光灯追逐,张振华的日常,是在一所偏远县城的中学操场上,日复一日地陪着孩子们奔跑、起跳、流汗。
扎根基层:用热爱点燃希望
张振华的教练生涯始于2000年,那时,他还是省队一名因伤退役的短跑运动员,面对职业生涯的戛然而止,他本有机会转行经商或进入体制内工作,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,成为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。“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,我也想用体育改变更多孩子的人生。”张振华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。
他的训练场简陋至极:一条煤渣跑道,几副自制杠铃,甚至连起跑器都是他用废旧木材拼凑而成,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张振华培养出了数十名省级以上运动员,他的训练方法科学而人性化,不仅注重技术细节,更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,李明洋便是他最早发现的学生之一——一个因家庭贫困而性格内向的少年,在张振华的鼓励下,第一次站上了跑道。
默默耕耘:细节铸就辉煌
张振华的训练日记里,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:从步频调整到呼吸节奏,从饮食搭配到心理疏导,他自费学习运动营养学、心理学,甚至利用假期前往省队观摩训练,在科技化训练成为主流的今天,他坚持“因材施教”的传统,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李明洋回忆道:“初中时我总在起跑时犹豫,张教练发现后,每晚陪我在操场上加练,直到我克服心理障碍,他常说,‘输赢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敢不敢面对自己’。”这种理念,在追求速成与成绩的竞技体育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。
破茧成蝶:从县城到世界
2023年,李明洋以黑马之姿夺得全国青年锦标赛百米冠军,吸引了国家队的注意,面对专业队的邀请,张振华却选择了留下。“这里的孩子们还需要我。”他淡淡地说道,他依然每天清晨五点出现在操场,带着一群怀揣梦想的少年迎风奔跑。
李明洋的夺冠,被媒体称为“基层体育的胜利”,但张振华对此十分淡然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,体育的本质不是制造冠军,而是塑造人。”
感恩的回响:超越赛场的温度
在体育产业高度商业化的2025年,张振华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,他的存在提醒我们:体育的根基在基层,辉煌的背后是无数平凡人的坚守,国际奥委会曾提出“体育回归教育”的倡议,而张振华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——他用二十五年时间,证明了体育的真正力量在于激发人的潜能与尊严。

李明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:“金牌会褪色,但教练教给我的勇气与坚持永不磨灭,我希望像他一样,成为点亮他人梦想的人。”

体育精神的传承,从来不只是奖牌与纪录的延续,更是价值观与温度的传递,当我们为赛场上的胜利欢呼时,请不要忘记那些默默耕耘的“张振华们”,他们用平凡的一生,诠释了何为“师者”,何为“奉献”,而在每一个运动员的内心深处,或许都有一句未曾说出口的话:
“想感谢的所有人中,我最感谢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