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盛夏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周年庆典,这项起源于2015年的赛事,从最初仅十几个城市俱乐部参与的区域性比赛,如今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国、参与人数超过十万的国内最大规模击剑赛事体系,十年间,联赛不仅见证了中国击剑运动的蓬勃发展,更承载了无数击剑爱好者与这项赛事共同成长的故事。
2015年首届联赛启动时,组织者或许未曾预料到这项赛事将如何改变中国击剑运动的生态,当时国内击剑俱乐部不足百家,专业击剑馆屈指可数,大众对击剑的认知仍停留在“贵族运动”和“奥运项目”的层面。

十年过去,联赛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分区赛、全国赛和总决赛体系,设置了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覆盖U8至40+的年龄组别,2024-2025赛季,联赛在全国25个城市举办了分站赛,参赛俱乐部超过800家,注册运动员较首届增长了30倍。
中国击剑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峰表示:“联赛十年发展,最宝贵的不是数字的增长,而是构建了中国击剑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竞技平台,许多从这里起步的选手已经进入省队、国家队,甚至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。”
22岁的张明阳今年第五次站在联赛总决赛的剑道上,但与以往不同,这次他的身份已经从运动员转变为教练,十年前,12岁的他第一次握剑参加首届联赛,那时他连标准的防护服都穿不整齐。
“2015年我在南京分站赛第一轮就被淘汰了,下场后哭了整整半小时。”张明阳回忆道,“但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耐心指导的教练,第二年我又回来了。”经过不懈努力,他在2018年联赛中夺得U14组佩剑冠军,后来成功入选省青年队。
像张明阳这样的故事在联赛中不胜枚举,十年间,联赛见证了超过30万名青少年选手的成长,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最终没有成为专业运动员,但击剑带给他们的纪律性、专注力和抗压能力,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。
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创始人王教练指出:“联赛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各水平爱好者提供了持续参赛的机会,专业赛事只有顶尖选手能参加,而联赛让初学者到高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争平台。”
十周年联赛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技术革新,电子裁判系统全面升级,引入AI辅助判罚技术,能够实时分析选手动作并提供技术统计数据,观众可以通过手机APP观看实时比赛,选择不同视角,甚至查看每位选手的技战术分析。
“科技改变了击剑运动的观赏性和参与性。”联赛技术总监陈博士介绍,“我们开发了VR训练系统,选手可以在赛前模拟对手的技术特点,大数据分析还能为年轻选手提供成长路径建议,这些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。”

联赛推出的线上积分系统和全国排名体系,让各地选手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竞技水平,有针对性地备战比赛,这套系统已经成为中国击剑协会选拔苗子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。
联赛十年,培育了中国击剑独特的社群文化,每年比赛,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击剑爱好者的大型聚会,老友重逢、新朋相识,彼此交流技术、分享装备使用心得、相约下次比赛。
上海锋锐击剑俱乐部的李家长已经连续八年带着儿子参赛:“我亲眼看着孩子从畏畏缩缩的小剑手成长为自信沉稳的青年运动员,更重要的是,通过联赛,我们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朋友,这种社群联系已经超越了比赛本身。”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成人组的参赛人数近年来大幅增长,反映出击剑运动正在成为中国都市人群的新生活方式,30岁的金融分析师刘女士表示:“击剑是我工作之余的最佳调节,联赛给了我持续训练的目标和动力,站在剑道上的那一刻,所有工作压力都消失了。”
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,联赛组织者已经规划了未来发展蓝图,下一步,联赛将进一步加强与教育系统的合作,推动击剑进入更多校园;拓展二三线城市市场,让更多地区能够接触这项运动;同时加强国际交流,邀请国外俱乐部参赛,提升中国击剑的整体水平。
“未来十年,我们将更加注重击剑文化的培育和传播。”联赛组委会主任表示,“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体育精神,我们希望更多人通过联赛了解击剑、爱上击剑,让这项运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。”
十年磨一剑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坚持和创新,打造了中国大众击剑运动的黄金平台,无数人在这个平台上收获了成长、友谊和快乐,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联赛十年的生动篇章,剑尖相碰的清脆声响,不仅是比赛的开始,更是梦想绽放的声音,下一个十年,更多精彩还在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