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,70岁的李培楠却每天穿着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剑道上腾挪闪转,他的目光锐利如剑锋,动作敏捷得不似古稀之年,每周六天,每天四小时,这位白发苍苍的“剑客”在青岛市南区一家击剑馆内,为着一个令人惊叹的目标刻苦训练——参加世界年长组击剑锦标赛。
清晨六点,当同龄人可能在公园散步或准备早餐时,李培楠已经完成了一小时的核心训练,七点半,他准时出现在击剑馆,开始每天的第一节训练课。
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击剑,而不是太极拳或者门球。”李培楠擦去额头的汗水,微笑着说:“但我认为年龄不应该限制我们的梦想,击剑让我感到年轻,它需要智慧、策略和灵活性,这些正是我希望保持的素质。”
李培楠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三年前,那时,他偶然观看了一场国际击剑比赛转播,被运动员们优雅而充满力量的动作深深吸引,第二天,他就开始寻找当地的击剑俱乐部,并报名参加了成人班。
教练张维还记得李培楠第一次走进击剑馆的情景:“大多数来学习的都是年轻人,李叔叔的出现让我们有些惊讶,但他从第一节课就展现了惊人的专注度和学习能力。”
学习击剑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,对年长者更是充满挑战,李培楠最初面临平衡能力、反应速度和体能的多重考验。
“最初几个月,我浑身酸痛,家人也担心我受伤。”李培楠回忆道:“但我逐渐掌握了技巧,身体也适应了训练强度,我的平衡感甚至比许多年轻人还好。”
医学研究表明,老年人参与适当强度的运动有多重益处,青岛大学医学院运动医学教授赵明解释:“击剑这类需要协调性、平衡感和策略思维的运动,能够同时锻炼长者的身体和认知能力,前提是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医学监督。”
李培楠的训练计划由专业教练量身定制,注重技术训练而非剧烈对抗,同时结合了适当的柔韧性和平衡练习。
李培楠并非个例,近年来,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健康意识提高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参与传统上认为属于年轻人的运动项目。
中国击剑协会数据显示,过去五年间,60岁以上注册击剑爱好者数量增长了300%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开设了老年击剑班,报名情况火爆。
“老年击剑不是追求竞技性,而是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。”中国击剑协会年长组发展部主任刘颖表示:“我们正在建立年长组分级体系,让不同年龄和水平的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。”
国际上,世界年长击剑锦标赛已经举办了超过二十年,设有50+、60+、70+甚至80+年龄组,中国选手虽然参赛时间不长,但近年来表现亮眼。
李培楠的训练计划科学而系统,每周除了技术训练外,还包括两次瑜伽课程提高柔韧性,一次游泳锻炼心肺功能,以及每天的力量训练。
“击剑不是单纯的力量比拼,更是技巧和策略的较量。”李培楠的教练张维说:“李叔叔的优势在于他的经验和冷静的判断,年轻人可能反应更快,但长者往往更善于观察和预判。”
训练过程中,李培楠也受过伤,最严重的一次是手腕扭伤,让他不得不休息两周。“那段时间我很焦虑,担心之前的训练成果会消失,但康复后我更加注意热身和防护。”
他的坚持感染了许多人,27岁的击剑爱好者王悦说:“看到李爷爷在剑道上的身影,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他证明了年龄只是数字,激情和决心才是真正的驱动力。”

李培楠的家人从最初的担忧转变为全力支持,女儿李薇专门学习了运动防护知识,帮助父亲预防运动损伤。
“开始时我们确实担心父亲的身体能否承受击剑训练。”李薇说:“但看到他变得越来越健康、快乐,我们完全支持他的选择,现在全家都是击剑迷,连我七岁的儿子也开始学习击剑。”
社区也为李培楠提供了支持,街道办专门为老年人开设了击剑体验课,邀请李培楠作为代言人,鼓励更多长者参与运动。
“老龄化社会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,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。”社会学家王美华教授指出:“像李老先生这样的长者正在重新定义老龄化,展示晚年生活的多种可能性。”
参加世界年长击剑锦标赛需要经过层层选拔,中国击剑协会每年举办全国年长组击剑比赛,优秀选手有机会代表国家参赛。
李培楠计划先参加明年的全国锦标赛,积累比赛经验。“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与世界顶尖选手还有差距,但重要的是参与和挑战自我。”他说。
他的教练张维认为这个目标完全可行:“李叔叔的技术在不断进步,而且他有大多数年轻人缺乏的耐心和毅力,只要科学训练,避免受伤,他有机会在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。”
国际击剑联合会数据表明,年长组击剑运动员的竞技寿命很长,许多选手直到80多岁仍然活跃在赛场上,2019年世锦赛上,85岁组的选手还有十多人参赛。
李培楠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转变,随着健康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,越来越多的银发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养老方式,而是寻求更加积极、充实的生活方式。
“老龄化不是生命的衰退期,而是可以继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。”老年心理学家刘建军表示:“像击剑这样的运动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增强认知能力,促进社交,对延缓衰老有全方位的好处。”
李培楠所在社区的活动中心主任观察到:“自从李老开始练习击剑后,社区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尝试新的活动,有的学习舞蹈,有的参加合唱团,还有的开始学习外语,他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老年文化。”
除了自己训练,李培楠还希望推广击剑运动,让更多老年人受益,他计划考取初级教练证书,将来开设专门针对长者的击剑课程。
“我想证明,七十岁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”李培楠说:“每个人都会老去,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老去,是坐在摇椅上回忆过去,还是继续挑战自我,探索生命的可能性?”
他的手机里存着世界年长击剑锦标赛的照片,那些银发选手在剑道上矫健的身影是他前进的动力。“也许我永远站不上领奖台,但只要站在那个赛场上,我就是胜利者。”

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像李培楠这样的长者正在重新定义晚年生活,他们用行动证明,年龄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,激情和毅力能够战胜生理的限制。
在击剑馆里,李培楠穿上防护服,戴上面罩,手持长剑走向剑道,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坚定,那把剑不仅指向对手,更指向年龄偏见和自我设限。
“我的目标不仅仅是参加世锦赛,”李培楠说,目光穿过面罩,炯炯有神:“我想告诉所有年轻人和中老年人,无论年龄多大,都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,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我,探索未知的可能。”